2019年10月31日星期四

2019秋季班课堂笔记-10月26日



孝,乃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中国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孝道的教育和行持!古人选拔官员,特别注重举孝廉,选拔地方的孝子。

孝经一书,全文共18章,将社会各阶层人士分为五个层级,从天子,诸侯,到大夫,士,庶人根据自身的地位和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道的法则和途径,两千年来,是读书人必读之书。近百年来,随着华人对西洋文化的追随和崇拜,对传统文化的疏离,知道《孝经》,读过《孝经》的人已经越来越稀少。

及谦学堂在西方社会里,仍然不忘教导子弟学习《孝经》,并且引导孩子们在家里孝敬父母,帮父母多做家务,深受家长们的喜爱。以上是我们部分家长、老师和孩子上周末诵读《孝经》1-6章的视频,让我们一起跟随圣人的智慧,去领略圣者以孝治天下的祈愿和胸怀!

亲子班



今天亲子班来了十四位小朋友,他们是有澜、有洋、汉宁、Michael、奕涵、 沐琛、定酉、智钧、塏岚、海伦、凯淇、圣权、盛禹和以辰。我们先读了《古今背书方法》1-4,然后复习上周的进度《论语 –先进第十一》第1章至4章。文凌老师领读两遍后,请小朋友们轮流为大家领读。沐琛、有澜、奕涵和海伦都可以大声地为大家领读。孩子们的声音非常清脆悦耳。

我们本周的进度是《论语 –先进第十一》第5章至8章,子曰:“南容三复白圭”至“天丧予!”,老师领一跟二读了十遍。 今天虽然孩子人数多,但课堂秩序很好,而且同学们都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海伦、有澜、奕涵、沐琛和智钧都会读出声来。在其他小朋友的带动下,凯淇也大声读了几句。每一节课都能看到孩子们的进步。

第二节课, 我们学习了儿童教养-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并学习了生字“南、白、兄、学、弟、行”。小朋友们认字卡已经驾轻就熟,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可以跟着老师重复这个字的发音。回答正确后,孩子们脸上露出成功的笑容。最后老师为大家讲解了象形字“鬼”。鬼的造字本义是祭祀仪式上,巫师带着恐怖的面具扮的幽灵、魔怪。小朋友们和家长们一起做了形式多样的万圣节面具。

主教:程俐
助教:Angela、文凌
爱心妈妈:孙玫
值日生:沐琛

论语新班
本周有侯佳辰加入了我们班,欢迎新同学。
礼敬孔子像后我们先诵读了《古今背书方法》的第一到三章。

本周的内容:《雍也第六》第2章到6章,“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至“于从政乎何有?”共220个字。老师领一跟二5遍;分篇章领一跟二6遍;全体齐读6遍;最后由四位同学领一跟二诵读了1遍,他们分别是唐子琥、吕星佳、姜嘉怡、姜嘉悦。

本周英文诵读内容是17《Farewell Address》的8到16章,听读3遍,齐读1遍。
老师在分章节领一跟二诵读时,对本堂课诵读的每一章节做了字面上的解释。 

上课表现整体较平稳,特别表扬今天第一次来上课的侯佳辰同学,他认认真真地坚持上完了整堂课,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做到三正,能指读能跟上大家的节奏,希望他以后继续保持。

回家诵读作业完成的情况很好,姜嘉怡、吕星佳、李宇涵、刘琪铭都有读满百遍。

本周小帮手:文楚亮、黄润鑫。
本周值日生:李宇涵、唐子琥
友情提示:家长们如有时间请陪伴孩子们每天诵读几遍,并做好记录,争取每周完成百遍任务;下周颁发月奖。

论语老班


本周完成:《微子第十八》第6章到第7章,领一跟二12遍,齐读2遍,自读3遍,共读诵29遍;《英文圣经选》第二篇《The Garden of Eden》11-20, 领读3遍,自读3遍。

今天论语老班来了徐诗文姐姐和义工哥哥Michael,他们的加入使整体读诵更有气场。

老师领一跟二2遍后,奕文主动申请领读,读得很流畅,明显在家预习了;接着义工哥哥Michael领读,共领读3遍,他读得标准、清晰,音质如播音员般动听,孩子们跟读更大声有力了;然后新同学诗文领读,读得准确流利;紧接着逸扬领读,共领读2遍;随后瑞元领读1遍;男生领读1遍,女生也不甘落后,领读1遍。大家积极性很高,读诵认真,共领一跟二12遍。我们又齐读2遍;熟练后,同学们自读3遍。

英文课悦悦、诗文和Michael各领读1遍,最后同学们自读3遍。

周丽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有趣又有意义的短片。领一跟二读诵5遍后,让孩子们小放松一下,结合当天的内容看了动画片<孔子传>之<隐者>,对这两章有了直接印象。

第二节课,结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讲解,看了5岁孩子烙饼和一粒米的旅程短片。籍由5岁孩子烙饼,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多观察和动手做,才能心灵手巧,感同身受父母的辛苦,习劳惜福。

最后一小段时间,让孩子们看了一粒米的旅程,看到从一粒种子到我们饭桌上的美味食物,要经过农民100多天的辛勤劳作,然后经过工人加工,商人贩卖,父母精心制作。体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其中的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珍惜生活。

代课老师:陈梅
爱心妈妈:黄晓红
值日生:陈瑞元

孟子班

今天的我们班还是全勤。像往常一样,我们礼拜孔子像后,接着读诵《古今背书方法》一遍。

今天的新课是《告子章句下》第四章,“宋牼将之楚”至“何必曰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领一跟二8遍后,分别由徐培宁,何卓威和杨格领着同学们读了三遍。文铸杰领读了第一段的部分,他领读的自信慢慢提高了,非常值得开心的是,今天IVY第一次参与领读,而且读得非常的棒,请继续加油!下次希望我们班最小的吴昱龙也能参加领读哦!他其实完全有能力领读,只是老师还不知道怎么调动他的积极性,愿意带头读书!

领读过12遍后,我们班的同学很厉害,齐读很有气势。今天一共齐读了4遍。经典的分享,我们继续讲成语故事。

1、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採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2、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着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裡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

3、专心致志

战国时期,齐宣王曾聘孟子为客卿,而孟子不愿辅佐齐王,推辞而去,别人认为是孟子嫌齐王不聪明而不愿意辅佐他,孟子便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两个人慕名来请弈秋教他们下棋。其中一个人认真学棋、练棋;而另一个人呢,上课时虽然好像也在听讲,可是他脑子裡总想着天上会有大雁要飞过来,想着怎样拿弓箭去射它,想着烤肉的味道会有多么鲜美。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这样一起学了很长时间,虽然他们两人拜同一个老师,每天一起学习,可学的效果却大不一样,一个成了棋坛高手,一个却没学到什么本事。

孟子接着问:「你们认为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他不够专心致志罢了。齐王也是这样啊,他不能认真地、专心地听从我的意见,我的思想对他不起作用,所以我才不愿辅佐他,辞别他离开齐国的呀。

英文的部分是《The Garden of Eden》(11-20)的部分。我们采取自己读诵的形式,在读了5遍后,再一起齐读5遍。齐读时候每个人都参与并且大声。

主教老师:巢红艳
助教老师:江 洋
爱心姐姐:罗 馨
值日生:杨格

家长班

1. 观看《孔子传》孔子问道于老子

在战乱频繁,诸侯割据,礼崩乐坏的春秋年代,老子与孔子的会面别有深意。老子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于世,讲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老子避世的观念与孔子救世的理念大不相同,但是老子的柔弱胜刚强的主张,让孔子决定用语言来传播思想,用教育来改变人心,成为第一位把教育平民化的老师。

2. 共学《公冶长第五》第5章

有人说雍也是个仁者,就是口才不太好。孔子有不一样的看法,夫子认为一个有德行的人,何必要口才捷利呢?在言语上总是压过别人的互动方式,是常常被人讨厌的。

一个有德行的人,以仁义作为生命的最高目标,对于佞这样一个世俗肯定的能力,在运用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仔细地分辨,好的口才是为了表达思考,促进人际沟通以帮助别人,应该用在正向上,而不是一味地去胜过别人。

3. 圣贤留给我们的经典就像是一面镜子,时刻折射出我们的生活状态,提醒我们要修身,自省。它是父母与子女共修的一本书,当我们把自己的内心与它紧密结合时,不断返观内照,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受我们的影响,焕发心中的善心和光明,把经典里的智慧运用在生活中。

2019年10月25日星期五

彭林教授、懷仁老師 · 《多伦多講學》


· 彭林教授、懷仁老師 ·
《多伦多講學》
金秋十月,又是一年菊花黃、楓葉紅時節,10月12日週六下午1点半,在大覺多倫多中心,加拿大經典文化教育基金會和國際讀經推廣中心的承辦下,300多群眾濟濟一堂凝聽以下兩位智者的一場大師級關於中華文化教育的公益講學。

  • 中華文化的守望者,清華大學人文學院资深教授彭林
  • 中西經典教育的倡導者,文禮國際學校校長楊嵋博士(懷仁)





· 彭林教授:家教與門風 ·


彭林教授以商周與秦朝的興衰對比為切入口,講述中國古代帝王之家如何培養太子。三師三少的選拔,以及他們對太子的德行,知識,能力的輔佐關乎一個國家的未來。帝王之家的家訓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範》尤為出名,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固有的仁義禮智信,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情懷。帝王之家如此,普通百姓亦然。

家風,影響著一個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長,它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起點,也是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從《顏氏家訓》,《朱子家訓》到《曾國藩家書》,《錢氏家訓》,這些優良家風的教誨,成就的是我們熟知的大家。《顏氏家訓》是顏之推以其個人經歷闡釋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的著作,顏氏家族把先居家盡孝,才能為國盡忠作為家風的要義。曾國藩的家風,其核心是勤,儉與謙。進德修業,勤儉修身,戒驕求進,待人謙虛,成為曾家突出的家風文化。《錢氏家訓》也一脈相承,成為了錢氏家族中出了許多院士的根源。

中國自古講究門風,註重家教。家庭成員的一言一行要合乎禮儀規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雖然家規、家教形式不同,傳遞的都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取向,這就是家風,中華文明的延續與傳承。




· 彭林教授簡介 ·


彭林,1949年出生於江蘇無錫,歷史學博士。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經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禮學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 《中國經學》主編,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纂委員會委員。彭教授常年從事先秦史,歷史文獻學和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的教學和研究,而以儒家經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的研究為重心 。


近年來,彭教授先後做客央視《百家講壇》和《文明之旅》等知名欄目,講述中華禮儀和儒家經典。


彭林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曾任京都大學,台灣中正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校客座教授。


彭教授在清華大學主講的“中國古代禮儀文明”,“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課程均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 楊嵋博士:尋找教育的桃花源·



懷仁老師提到西方教育史、實用主義創始人約翰杜威,他反對傳統的機械性背誦的學習方法,提出學習一定要有成效,見到結果,否則即是無用。他的思想不僅僅在西方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影響了胡適,陶行知等一批中國的學者,乃至於五四運動廢除文言文,推廣白話文都與其有密切的關系。

胡適的學生唐德剛幼年時由於家在鄉下,尚未受到白話文運動波及,從小便在私塾裏背誦古文,這樣讀了七八年,11歲時已經可以閱讀《資治通鑒》和《昭明文選》,而從小在城裏接受白話文教育的同齡人,卻還在讀著通俗淺顯的兒歌,完全不具備閱讀古文的能力。語文能力的培養是在幼兒時期13歲前打下的基礎,一個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是吸收能力,海綿式的整體吸收。長大後自然會運用,但是浪費了這種天生的本領的現代教育,就如同人造的文化侏儒一樣,我們都是這種教育的受害者。

對於海外華裔來說,要想真正掌握漢語這門博大精深的語言,只有讀經這條路,文化的融合要有高度的心靈來融合,方法就是13歲前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東西放在脑子裏,高度的語言可以涵蓋低度的語言,經典是聖賢之教,日漸醞釀,對人生的智慧會有重大的啟發。





· 楊嵋博士 -- 懷仁簡介 ·





楊嵋,字懷仁,清華大學工科學士,北京大學古典印度學碩士,德國哥廷根大學古典印度學博士。曾經在德國漢堡大學、牛津大學和印度本地治裡的法國遠東學院學習。從2002年起開始系統思考包括中、西、印文化在內的經典教育,在德國漢堡建立了中華經典文化協會,成立了歐洲第一家讀經學堂—— 漢堡致謙學堂。過去十幾年中,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經典教育,被譽為“海外讀經推廣第一人”。2016年與友人在美國註冊成立國際讀經教育中心,任執行長。現任文禮書院學務執行官,文禮國際學校創校校長。

楊嵋博士一路名校走來,旅居德國十五年,養育了兩個中、英、德俱佳的孩子,帶領歐洲的華裔兒童開始學習四書五經。她曾在歐洲、北美、澳洲、日本做過上百場兒童華文教育講座,無私分享教育經驗,掀起海外華裔兒童學習經典的熱潮。懷仁老師深入研究東西方經典教育,對英文和多語讀經教育有獨到之見解與實踐之經驗,深刻洞悉全球化與AI時代的教育趨勢,為培養有深厚東西方文化底蘊的世界級人才提供良方。

感恩此次活動以下的的主辦方、承辦單位&協辦單位
主辦方大觉多伦多中心、加拿大經典文化教育基金會、國際讀經推廣中心
承辦單位:及謙學堂、加拿大弟子規學會、述謙學堂
協辦單位:數易書院、北辰中文、奧羅拉學校、楊梅紅藝術學校、皇家金瑞地產、知行书院,viva国学潜能开发、杨理保险,众能冷暖、多伦多国学社、Frank Fan、黄歌根雕、Canada Life.





2019年10月24日星期四

2019秋季班课堂笔记-10月19日







金秋十月,长周末期间,及谦学堂亲师生和约克大学的年轻人一起相约赏枫胜地Rockwood。在一片漫山遍野的枫红之中,大家聚会、聊天、爬山、散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本周学堂也为十月份过生日的小朋友举办了集体生日,祝福他们能够在学堂健康快乐的成长!

亲子班 



今天亲子班来了十二位小朋友,他们是有澜、有洋、汉宁、Michael、奕涵、 沐琛、定酉、智钧、塏岚、海伦、凯琪和圣权。我们先读了《古今背书方法》1-4,然后复习上周的进度《论语 –乡党第十》第16章至18章。老师领读两遍后,请小朋友们轮流为大家领读。沐琛、智钧、有澜和海伦都可以大声读出来。奕涵第一次为大家领读,而且是独立领读的。丁酉也读了一句。上课不久他们就给了大家很大的惊喜。 

本周的进度是《论语 –先进第十一》第1章至4章,子曰:“先进于礼乐”至“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我们领一跟二读了十一遍。 同学们指字做得更好了,连年龄很小的汉宁都很认真地指着课本。而且孩子们的声音更加响亮了。 

第二节课, 我们学习了儿童教养-帮助有困难的人。并学习了生字“先、乐、礼、孝、文、回。小朋友们积极参与认字卡,不但可以从字卡里挑出与电视屏幕上一样的字,而且大多数同学可以跟着老师念出这个字。最后我们学习了象形字“牛”,并做了牛的剪纸。小朋友们拿着和家长们一起做的作品非常有成就感。  

主教:程俐

助教:Angela

爱心妈妈:孙玫

值日生:沐琛、汉宁


论语新班


本周有八位同学出席。

礼敬孔子像后我们先诵读了《古今背书方法》的第一到三章。

本周的内容:《公冶长第五》第24章到《雍也第六》第1章,子曰:孰谓微生高直?雍之言然。208个字。老师领一跟二5遍,分篇章领一跟二6遍,全体齐读8遍。

本周英文诵读内容是17Farewell Address》,听读3遍,跟读2遍。

本周礼仪课内容是:帮助有困难的人。教我们怎样给迷路的人指路、大胆地问你需要帮忙吗?、给老年人、残疾人让座等。

老师对本堂课诵读的每一章节做了字面上的解释。  

本周我们班文楚亮过集体生日,同学们都很认真地为他写生日祝福语,祝愿楚亮生日快乐。

经过前面四周的调教与鼓励同学们现在都能做到进教室把经书和水杯外的个人物品放在指定的长桌上了,这样诵读时桌面整洁有利于同学们静心。

回家诵读作业完成的情况良好,文楚亮、姜嘉悦、姜嘉怡、吕星佳、李宇涵都有达到百遍。

本周小帮手:李宇涵、黄润鑫。            

本周值日生:姜嘉悦、姜嘉怡、吕星佳、李宇涵、黄润鑫

友情提示:家长们如有时间请陪伴孩子们每天诵读几遍,并做好记录,争取每周完成百遍任务;提醒孩子们带上Folder,谢谢!


论语老班

本周完成:《微子第十八》第1章到第5章,领一跟二10遍,齐读10遍;英文《英文圣经选》第二篇《The Garden of Eden1-10, 领读3遍,自读3遍。

今天学堂给十月份的小朋友过集体生日,论语老班的王奕文和王谦一过生日。在一片喜气中大家开始上课,逸扬首先领读;奕文这位小寿星不甘落后,立即举手要求领读,并且领读2遍,明显在家提前预习过,赞奕文,过生日不忘读书;瑞元领读,也领读2遍;随后涵雅、Alice、雨然和奕文一组,开始领读,悦悦、谦一、逸扬、瑞元和悦庭一组跟读,之后交换角色,双方互相评比,对方领读的好吗?跟读的好吗?是否应该给予Sticker奖励?领读的同学认真,跟读的同学投入,气氛热烈,老师同学共领读10遍。第二节课大家分为4个小组,每组自读8遍,完成了教学目标30遍。

讲解微子、箕子和比干三个历史人物并解释殷商纣王的故事,看《比干的故事》动画片。

儿童礼仪课,讲解讨论“帮助有困难的人”时如何待人接物。

英文课悦悦、逸扬和瑞元各领读1遍,最后同学们自读3遍。

主教老师:周丽

助教老师:陈梅

值日生:冯雨然

20191019

今天出席的同学有:杨格,何卓威,吴昱龙,IVY, RYAN 五位同学,很赞叹何卓威带病坚持来读经。

和平常一样,我们准时开始。礼敬孔子像后,我们一起诵读《古今背书方法》一遍。今天的新课内容是《告子章句下》第二章“徐行后长者”至3章“五十而慕”。老师在领一跟二五遍后,由江洋老师带着同学领一跟二读了三遍,细心的江洋老师非常用心的带着RYAN先读诵了一遍,接下来由卓威,杨格和昱龙共同领读了一遍。第一堂课结束前,我们一起齐读了两遍。

第二堂我们全班一起又齐读了两遍。齐读的过程,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很感谢我们的爱心姐姐罗馨的陪伴。卓伟带病上课很认真,昱龙课堂上也表现非常好,他也是我们班作业完成得最好的同学。

今天的经典讲解,我们选取了孟子里的一些成语:

一暴十寒:在阳光下曝晒一天,又接连冷冻十天。比喻人做事缺乏恆心,时常中断。

结合同学们的读书,必须每天都读,好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而不是一次吃很多,后面几天不吃。读书和学习都是一辈子不能间断的,这样才有收穫。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

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强调方法的重要性,而正确的需要向老师学习,我们现在读经典的最好的老师,就是孔子和孟子。通过每天的学习,我们才能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最好的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今天的英文内容是:《The Garden of Eden(1-10). 课堂上同学们两人一组先读诵,最后我们一起齐读,声音清晰而且很整齐。

主教:巢红艳

助教:江 

爱心姐姐:罗馨

值日生:RYAN


家长成长班

1. 观看《孔子传》阳货与孔子之间的对话。阳货从小由父亲养大,其父嗜酒如命,喝醉后对阳货粗暴残忍地殴打,不幸的童年让他把这一切归咎于贫穷,也造就了他成年后不择手段谋权篡位也要成为坐车而不是拉车的人。阳货是与君子完全背离的乱臣贼子的代表。心中没有天理道义,自然无法固守贫穷,而君子只担心自己道之不修,德之不获,片刻不会偏离仁的精神,即使是贫穷,颠沛流离也固守道义,把仁作为取舍的标准。

2. 云香老师分享了在台湾的两个月被刷新的思想认识。成功与否不在于一件事做了多久,结果如何。因为付出本身就是一种积累丰富内心的过程,无法用数字化或者成绩来评判。我们看得见的名利,地位和看不见的心灵,精神相比,看似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其实对一个人有很深邃的影响,只有真正把握住内在,才能有外在的收获。

3. 教育不是只有读书就够了,学习是在实践中体验的,作为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吃苦,集体生活与家庭生活相比,前者能更加锻炼身心,人我互动,从强调自我到体恤他人,关注别人的感受。回到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根本是启发一个人最良善的部分,是一个从知识到实践的调整过程。

2019年10月18日星期五

贤庆法师讲座实录~~关于孩子的教育


法师:     研讨一下佛法就好,也没有特别的准备这个讲座。 后来他们说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希望听一听儒学这方面的讲座,所以就安排了一下,然后他们给了一个题目,就是说因为很多都是有小孩的,是吧, 所以就希望讲一讲《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你们对这个题目感兴趣吗?(笑),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停顿)这几天我也看了一些资料,就是说,(停顿),嗯,家庭教育就是说大家关心的是小孩的教育,是吧,那小孩教育,首先就是说,我觉得第一个就是说我们教育的目标,我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吧,希望小孩成才,那成才的标准是什么?你觉得什么样的,你把小孩培养成什么样你就满意了?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基本问题吧?你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什么样是龙?什么样是凤?还是培养到最后,培养了一支小鸡出来,(笑),不是没成凤凰吗?成了一只小鸡。 真的你发现我们自己吧,我们奋斗一生,像我都奋斗到了北大了,是吧,我在北大读过研嘛,我后来发现也没成龙成凤。 那到底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就是我们所受到的教育,然后你去观察,我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这第一个目的,第一个问题,是吧?就是说,(音效问题),因为上一次,我来讲就是比较宏观的就是一些儒家的整体框架理念,那既然大家关心家庭教育问题,就是说,我们就切实的确定你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呢,从传统文化我们得到什么启发。我想就从这个问题切入可能比较好一点,然后,我们可以多一些探讨和互动。好吧。那大家想一想,刚刚这个问题,你们是有什么,自己有什么想法?谁来回答一下?没关系,怎么讲,反正是探讨问题,也不一定马上就有什么标准答案,是吧。


听众1 我的理解就是说,你想我分享一下就是说我希望我孩子的,我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什么。我觉得从小一直到现在,我好像都是都只有这个期望,就是希望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但是,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目标,不虚,但是我觉得很大,就是说在任何时候的时候,我都问她,她问我,考学的时候,我问她,她问我,妈妈,我学这个专业,我们做了很多research。我们最后就是我们唯一的标准就是说,你觉得你想吗?这东西让你觉得你很快乐吗?你觉得你学这东西,或者说,我觉得实际当中,在很多人的境界中,最后只剩下唯一的标准了,因为,不然的话,我们俩就会,就会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意见吧,对吧, 但是这个标准好像就是说大家都能接受的,我试了很多次了,我到现在了,我好像还是觉得不后悔,自己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也是一个很难达成的目标,好,以上。


法师:  最关键就是你刚刚最后一句话, 第一句话是这是一个最好的目标,但是呢,它这个很难达成的目标,对吧。


听众1 对,因为有很多,其实……


法师:   现在就要探讨,你既然这目标这么美好,为什么很难达成?就怎么样才能够更快地达成你这个期望。


听众1 当然,现在学了佛了,我很快就有标准答案。就是我,我觉得,当然就是我和我女儿都有习气,都有宿业,都有无明嘛,但是就是说,其实就是在一个社会环境中,我和她都形成了自己的一个观念,然后就是这个观念呢,其实就是有时候跟那个快乐可能是相违背的,我们要是执着于这个观念,要活的快乐很难,比如说,我可能


听众1 就是想,现实的想就是说,她可以就是学习的时候轻松一点,然后回报高一点了,就是在社会上,但是这个她会觉得,但是就是以这个,比如说去考大学的这个,读什么专业的这个实践例子来说,为什么快乐为什么很难,就是我们差不多探讨了差不多两年吧,然后她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个,就是说,按我们最开始的目标,就是离现世的那种目标都偏差很远的一个专业,其实她最后还是遵从了她的内心吧,我们觉得,但是她好像还是不是很快乐,到现在。

0719


法师:     很好,你刚刚讲了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嘛。 就是说,我们都希望小孩幸福、快乐,但是,怎么样达到这个目标呢?发现我们好像还找的不很准确,是吧?但是你现在学了佛了,知道大概,无明,是吧,那无明呢,讲得白一点就是我们对事情的真相不了解,好比说,快乐和快乐的原因,第一个,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第二个,快乐有没有原因,那快乐相对的就是生命还有很多痛苦,对吧,那痛苦有没有原因?就像生病一样,我生病我很痛,那医生一看,她知道你的病因,然后给你药吃下去,那个痛苦就解除了,是吧。所以,痛苦,佛法来看就是说,不光是要了解无明,就是说,无明,无明它有两个面相,就是我们对事实真相不了解。第一个就是对业感缘起不了解,就是如是因感如是果的道理不了解,这叫业果的愚,这是对业果的无明,不了解。第二个叫真实义愚,就是对空性的那部分,万物本质的那部分不了解,那对空性部分不了解,我们先放到一边,就是说,从业果部分来看,任何事物,它都有原因,那落实到我们生命的快乐,你希望我生命得到快乐,它也有原因,你如果找不到正确的因的话,你那个快乐的果实得不到的,所以,这是学佛的人的一个基本思维方式。就是说,你希望得到一个东西呢,你一定要从它的原因去找,去观察,然后,原因找全了,你一定会的到这个结果。反过来说,你现在没得到那个结果,代表什么?我们原来对原因的观察是不够全面的。因为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就是说,你要吃一顿中饭,对吧,你自己今天请朋友做一顿中饭,做饭你得有米吧,对吧,是不是有米就行了,有米还得有火吧,对吧,你这边是电,停电了你肯定做不了饭,是吧,在国内,过去是火,没火也不行,要有火的话还得有水,对吧,水少了也不行,水少就夹生饭,水多就变成了稀饭,反正吃不到饭,是吧。那还得有人吧,有人去做吧,是吧,大家都是你推我,我推你,那最后大家都吃不成。所以你稍微观察一下,你就要想吃一顿饭,看有没有各种因缘,完备了才能出这一个结果,而且中间一个因出问题了,你会吃了夹生饭,会吃焦饭,会吃烂巴饭,你就吃不到你所理想的饭,明白吧。像快乐也是一样啊。快乐的因有多少,你找对没有,如果没找对,如果没找全,对不起,你希望的快乐一定得不到,听得懂吗?所以,也就是说,你这个愿望谁都承许,我也承许,我也希望我快乐,我也希望我爱的人快乐,希望爱我的人快乐,过去我一个学生就这么讲,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爱的和爱我的人都快乐,这很好,很美好的愿望,但是怎么达成呢?有谁达成了没有,左看看,右看看,好像都差不多。都没达到这么,好像也不是一个很高远的理想嘛,但是好像也达不成,有没有发现?这代表什么?代表我们无明,真是无明,你最希望得到的快乐,最希望亲人的快乐,你也没办法达成。所以这反过来代表什么?你要不要跟人学?一定要跟有智慧的人学。为什么达不到呢?代表我们智慧不够。                


              一定要跟比我更有智慧的人学习。所以这一次遇到,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要跟圣贤


法师:     学习,圣贤的特点,他的智慧一定比我高。是吧,他如果智慧不比我高,他一定是一个凡夫,比我还差的凡夫,我就不用跟他学了,是吧。所以快乐,追求快乐这个是人的权利,像西方人讲自由平等一样,这是人的权利,天生的权利。人有追求快乐的权利,但是你有没有追求快乐的智慧?这是要打个问号。那如果承许自己还没有得到这种圆满的智慧,那要不要跟人学,那跟这个人呢,跟谁比较保险?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是吧。要跟错了,跟了李洪志了。昨天,前两天街上转,还看到法论大法好那个标志,那他就觉得李洪志给他带来快乐,这里没有学法轮功的吧?要不就有人受伤了。这里都是学佛的哈。就是说,你要跟错人了,那你快乐也是得不到的。所以这也涉及到,就是说,你选择跟谁学,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带给自己的孩子,才能让她得到生命一个比较长久的快乐,明白吧,是吧?那你就观察一下,你有没有观察一下人类社会从古到今,谁过得比较快乐?咱们来比嘛。你提出你觉得比较理想的生命存在。谁?他的快乐指数比较高,那我们就跟他学,很简单,是吧。我们都很喜欢看伟人传记嘛,是吧。过去,至少有一度吧,那就代表自己心目中的一种理想,那你觉得谁的生命状态你是比较羡慕的,他达成了你所希望的,你所想要的快乐,有没有?还是没想过。这都不想,你怎么得快乐?你说你的快乐都是空中楼阁,就是一个梦想而已,因为你没有认真地去检择过这个问题,有没有发现?一问就傻眼了,那你的快乐不都是假的吗?是吧。快乐要经得起推敲啊,谁只要照着这个方法来,一定得到快乐,那这个就像科学实验一样,你这个A+B一定等于C,这个方程式你一定要找得到,你才有快乐。那谁做得到呢?要去观察。


听众2 佛陀已经做到了最极致的快乐。

1451


法师:     好,他是一个标准,佛陀,那你为什么承许佛陀得到最大的快乐?


听众2 他已经明了世间的一切道理,然后痛苦也好,快乐也好,对他来说都很明白,我觉得他就是活得最明白的人,我们现在有痛苦,不就是活得不明白吗?


法师:     那你希望你的小孩学佛吗?


听众2 我希望他学佛呀....


法师:  然后他将来要全心全意来学佛,你愿意吗?


听众2其实这个我是没想过,但是.....


法师:     你既然承许佛陀是最快乐的,你希不希望你孩子最快乐,如果你希望你孩子最快乐,就代表你希望你孩子成佛,成为佛那样的人。那如果他愿意全心全意学佛,你应该最支持他。是不是这个推理应该是这样的?


听众2 我现在不敢说,我得和我老公商量一下,我这里好像能想通,但实际操作我不知道能不能操作得了。


法师:     所以,反过来就是说代表你对于前面你立的这个宗是有疑惑的,就是说佛到底是不是生命中你所看到的最快乐的人,你还是有疑惑的,因为你不敢押宝,不敢押宝押上去。


听众2 我对佛陀是最快乐的人没有疑惑,但是我就是说,他,我的孩子成佛,没这么想,就像我自己成佛这个事……


法师:     好,这样,成祖师,你的孩子成祖师,像玄奘大师,像弘一大师,这个低一级了吧,比较看得见,摸得着,不要成佛,成祖师,做祖,怎么样?


听众2 我希望他可以吧,但是我觉得以他的根性来说……


法师: 不是,那根性是另一个问题呀。有没有根性,是我们另外要探讨的问题,就是说,你现在希望他快乐,你说佛最快乐,对吧?那个,你可以去跟当事人去探讨,是吧,你可以和小孩探讨,到底什么样的生命是最快乐的,你想不想成为这样的生命,你可以跟他探讨,对吧,真理是经得起推敲的,经不起推敲,那就有问题的嘛,你说。


听众2 不是,我是觉得单纯回答您的问题谁是最快乐的人,一个榜样的话,那我现在能够想到极致的就是佛陀,然后刚刚您说,如果他是榜样,那我的孩子努力成为他,那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努力在成佛的道路上吗?


法师:  不,你想不想这样?你想不想让每一个人都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听众2               我想没有用,我只能担保我自己,我想不了其他人。


法师:     好比说你最亲的人,你所爱的人,你希不希望他走这条路?因为你不愿意看见他痛苦啊,因为他不这样的话,他就有痛苦,他有一分无明,他就有一分痛苦。


听众2               我希望他能够了解,然后他自己可以决定。


法师:  这个是可以的,最后成佛这条路不可能别人拿鞭子来赶你去成佛。


听众2               对。


法师:  是吧,成什么人都是这样,都是他自觉自愿的,但不一定自觉啊,都是他自愿的,   但不一定觉悟了之后,走那条路。


听众2               感恩法师!


1847


法师:  好,她觉得是佛陀,还有呢?还有别的答案吗?还是你们都不想?好,你说。


听众3               法师好,我就是觉得,好像这个孔子是不是最快乐的,我就不是很确定,但是我觉听众3:得好像一辈子就是颠沛流离的,好像这种方式,如果是父母的话,好像也不是,


              希望小孩子就这样子过一生。所以我有疑问,就是说学这传统文化,这种,就是说真正的追求下去,对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我的问题。就好像越接触,接触得越多,学得越多,越觉得好像没有什么人是绝对快乐。


法师:  没有绝对快乐的人,那就代表你还没有找到嘛。


听众3               没找到。


法师:  对呀,那是相对的嘛。不是他们有一个说民主制度不是最好的,但它是你现在能找   到最好的一种制度,有人是这么评价民主制度的。那人也是一样的呀,你找不到最 快乐的人,相对快乐的人,就是离苦得乐程度比较高的的人是哪一类,你承许的。


听众3               就是说好像社会上的人,在这物质社会上,就随波逐流,相对来说,要有自己比较  独特的,比较坚定的观念,可能跟内心会更加容易有快乐。


法师:  要最后给他一个形象化的,到底是哪一类人你比较承许?后面,后面有。


2048

听众4          法师好,弟子觉得那个,可以看得见,比较清的,比较近一点的人,是感觉师傅是 最快乐的人。我第一次看见日常法师的笑容,我就觉得说,我好像在世间其他地方       从来没见过那个笑容,特别特别得开心,然后就特别向往那个笑容。


法师:  很好啊。


听众4               其他的像佛陀和孔子,我觉得就有点太遥远了。当然佛陀我们是通过学习所知道是怎么样,但是,身边能真真正正能够见到的就是师傅啊,上师的笑容啊,还有各位法师的笑容,我觉得你们应该非常快乐的。


法师:  我们也在离苦得乐的过程中,跟你们一样,但师傅那肯定是了,当代的一位高僧,那你看到了人的生命可以过成这样子,是吧,离苦得乐的程度可以到这个程度。好,看你们觉悟都挺高的,举得人不是佛陀,就是孔子,不是孔子,就是师傅,没有其他答案了?好,是。


2335

听众5:不同的人对快乐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是一种探求吧,有时候想想,也不是说一点都摸不着的东西,就是一种状态。


法师:  现在我们就说小孩教育嘛。你希望你的小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把他往哪方向培养。因为你说,对,小孩很单纯的时候,是很快乐,但是他能一辈子单纯下去吗?我就问,他能一辈子那么单纯的笑出来吗?


听众5 越大了,她可能就是各种欲望就越多(法师:对啊),然后她就会越难以满足,


听众5 是这样的。


法师: 所以就要去观察呀,怎么让她越大越快乐呀?这是不是做母亲的应该考虑的问题?


听众5 而且其实我的感觉,对孩子的教育其实也是对家长的一种教育(法师:对啊),说      实话,真的是这样子。


法师:     是这样的。所以你想小孩要培养得好,家长本身的受教育程度要很高。而这种受教 育的程度不光是说你的知识的程度,还有就是说,你所学的知识对于你生命离苦得               乐有多大的帮助。是哇?你要不要考虑这个问题?


2527

法师:     好!所以,我刚刚就是说,我们这么探讨吧,就是说,嗯,你要想快乐,你要观察哪些东西会影响我的快乐,或者影响我的孩子的快乐。哪怕他现在看起来很快乐,他可能未来五年十年后他就不快乐了。有的十几岁就想自杀了,有可能。像我读哲学,我读到大一大二那时候,那哲学书看来看去,我就看得会想到自杀的问题。对啊,你们看现在法师还挺快乐的、挺正常的,呵呵。那个时候我一个晚上就把《自杀论》看完了,法国一个什么人写的,《自杀论》,名字我记得很清楚。他就会想这    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你怎么担保他二十年后看《自杀论》的时候不会陷进去啊?是吧?所以,快乐第一个就是说,他会处理自己的情绪。这个人,无论就是我们自己也好,还是我们的小孩也好,你是不是要教他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他如果自己的   情绪控制不了、处理不好,他将来一定不会快乐的。你像周围的人,他那个情绪很.....突然就生气了,他快乐吗?绝对不快乐。你有没有发现?所以快乐的人他一定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那佛法来说,这个情绪就是有无名的成分,它就是烦恼。               就是他能处理自己的烦恼,烦恼不会把他整个人压扁,完全随着那个情绪跑。所以,那些想自杀的人,他是有一种情绪在里面。是吧?我们说你脑筋已经不正常了,所以他会想自杀,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那快乐第二个特点呢,快乐的人他一定会处理跟周围人的关系。他和周围人关系处不好,他会不会快乐?绝对不快乐。说一句话,莫名其妙就把边上人伤了,是吧?我们周围会有这样的人,是吧?他觉得他很好,但是一句话出去,别人就受伤了。他说我很正直啊,你看我心直口快。他还自己觉得自己蛮好,对哇?别人在那儿透不过起来,他说我心直口快。这个在《论语》里有讲啊,这种特点叫直而无礼。这个人很直,但是不讲礼。礼是,处理人跟人关系,怎么让人跟人之间关系达到非常和谐的状态的一种标准。所以,直而无礼则绞,绞就是让人透不过气来。所以,快乐的人他一定会处理人跟人的关系。无论是对上的关系、对中的关系、对下的关系,他都处理得好。否则你缺一个啊,我告诉你,你都会.....你的快乐一定会受影响。对哇?有的人不会跟上面处理关系,那领导就不提拔你呀,他将来就不快乐。当然我说提拔不一定要他溜须拍马哈,就是……你像孔老夫子,他跟他的上位的人,他一定比他上位的人聪明,但是他很会处理,就是跟上位的人的关系他会处理到恰到好处。有没有发现这个特点?对哇?那有的呢是跟同行处理不好,他跟上面没问题对上不会观过,但是对同行喜欢观过。有没有发现这种人?对周围人观过、抱怨,是哇?他也不快乐呀。有没有发现这个特点?有的人是对下面的人,对下面的人他


法师:     关系处不好,那下面人就顶他呀,是吧?或者我们在下位,如果那领导让我们看不顺眼,我们会不会在背后说他、骂他,甚至使坏,给他使个绊子?他也不快乐呀。所以,有时候包括你在街上遇到陌生人,怎么跟他打交道?乃至遇上那些比较难缠的人,你怎么打交道?是不是这些你都得教你的小孩?那你拿什么来教他?而这些东西是数理化里面是没有的,你学英语也没有,你让他学跳舞也没用,他也不会这些东西。他舞可能跳得很好,但是他不会跟人讲话。可不可能?完全可能。所以这个要不要教他?你不教的话,他将来一定不快乐。是哇?


3028

                   那再往上呢?快乐还要处理人跟周围、这个自然的关系。我们昨天跟李喆还说呢,他说他夫人都不敢回北京,回北京她就会嗓子咳得不行,是哇?那边雾霾太严重了,就是。原来都是很愿意回国的,现在还都不愿意回国了,因为回国身体都自然有不好的反应。 像加国这一部分,相对来说就是,为什么说加国是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就是从外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相对还是比较好的。好,所以有没有发现,你跟大自然的关系处不好,我们说老天爷会有报应的,是哇?哪怕你这一群人好像过得很快乐,哪一天报应来了,你就不快乐了。海啸来了、地震来了,是吧,你也不快乐啊。你房子好不容易花了一百万买了,一夜之间,地震来,你就完了,整个就是一个贫民。那时候你要能做到像颜回那样,那可不容易,呵呵。


                    所以有没有发现,就是说,我们的快乐要建立在很多基础之上,不是说你想快乐就能快乐的。就是你处理不了自己的情绪、处理不了自己的身心关系,你是不会快乐的。你处理不了人跟人之间的关系,你是不会快乐的。你处理不了人跟大自然的关系,你是不会快乐的。有没有发现这个特点?


                    所以这是我们从,换一个角度,就是说,从我们生命离苦得乐这个本能的追求,你去观察,哪些学问会教我们这些,你一定要优先学。因为它涉及到你生命苦乐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生命苦乐的问题。是不是这样?那这些学问有谁教呢?有谁教?有没有想过?谁教?从小到大,谁教我们这些学问?啊?没人教!你有没有发现?所以我们过得不快乐。因为离苦得乐方法没学啊,就是完整的方法没学。从小像我老爸从小教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后发现我学好数理化还是很怕呀!代表那个因立得有问题,发现没有啊?就好比说,跑到饭店你就有饭吃,结果发现没带钱,是不是?呵呵。所以你那个离苦得乐,你那个因没找准的话,你那个快乐是得不到的。所以圣贤他不会给我们许诺空头支票,他会告诉你在生命很多的基础的性格上,你都要自己,还要把那个基础打好。你将来,生命呢.....


3346

                    快乐实际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说,你抗压的能力,抵抗生命风浪的能力有多强。是哇?有的人平时看起来很快乐啊。像我前一段看一个报道,有一个就是深圳的,算是中产阶级,白领嘛,家里有两套房。但是呢,一个什么事情,好像他的一次那个,被辞退了吧,他的公司要裁员,把他辞退了,他就跳楼了,就跳楼了。因为他觉得他两套房供不起,供不起。虽然买了两套房,但是可能还贷要还二十年,他的工资如果一旦断了,或者一旦减半,他那个房子都供不起,他就只有选择跳楼。所以这代表什么呢?就是说,我们生命看起来,表面好像看起来好像很顺利,


法师:      很顺利,但是一旦遇到风浪的时候,你抗压能力有多少?你这个要不要教孩子?要不要教?所以生命离苦得乐程度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他能承受生命多大的苦难,他将来就是离苦得乐的程度就有多高。所以这些东西呢,从小到大,第一个你发现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没有教我们。那我们都是受现代教育的,所谓的现代教育,它好像不太重视这一块,或者,重视了好像从小我们说德智体美劳,好像那个德育,德育了半天,自己也没发现德育多少。是吧?这本来是德育应该有的内涵,本来是德育应该有的内涵。


3537

               那你去看中国古代,我们先不要说到佛法,你就看中国古代,这些读四书五经出来的人,他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他抗压能力特别强。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特点?就我看西方哲学史啊,很多哲学家他后来都疯啦,或者自杀了。你说中国哲学家,自杀的好像没听说。欸,这个很奇怪啊!你看尼采,那么聪明,疯了。是吧?或者谁,自杀了。这很奇怪。或者哪个诗人,哪个文学家,自杀了。都是一等一聪明的,受的教育不低啊,但为什么会走那条路?但是你看中国古代,除了他说精忠报国那一种,那个不算,是吧?一般说你他自己就这么稀里糊涂想不通的,好像中国古代几乎看不到。为什么?跟他受的教育有关系。他受的教育抗压能力特别强。学了圣贤那个教育,圣贤教育就是,很重要一个特点,抗压能力特别强。后来我读到孔子一看,哇,孔子,你看孔子就很特别。他陈蔡绝粮啊,七天七夜吃不了饭啊,所有跟随的弟子全都病倒了。那孔子还能弹琴,弦歌读诵不辍。就是,可以弹琴、可以唱歌、可以读经、可以讲说,他一点都不停。你有没有发现孔子抗压能力就特别强?所以他能千古独步啊!在中国人中间成为大成至圣。他不是浪得虚名啊。浪得虚名,不可能这个人留下两千多年还能够影响这个时代。所以你看秦始皇很厉害吧?师傅就讲秦始皇很厉害啊,现在秦始皇除了剩个长城,你还知道他啥?没有了。对于我们现代人思想上没有任何影响。对哇?秦皇汉武,汉武帝也很厉害啊。包括唐太宗也很厉害啊。唐太宗还有个贞观政要,偶尔有些人看一看,从政的人看一看。对于普遍的老百姓,他的影响力也都没有。但是那孔老夫子就不得了了。他那一生看起来好像很失败,但是他的思想可以影响中国人几千年,两千多年。整个中国人都是在这种思想体系下孕育成长起来的。所以小平同志他称赞毛主席,他说毛主席思想教育了一代人,但你去看孔老夫子的思想教育了多少代人。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特点?这不得了啊,你想一下就不得了,呵呵。所以这也就涉及到你们为什么要教小孩子读经。读经就是说,因为圣贤是生命离苦得乐程度最高的人,我们从小没有学圣贤教育,所以我们生命很多离苦得乐的方法没学,我们已经吃亏了,现在就是说重新捡回来。因为这个世界就几类人嘛,一类叫圣贤,知道吧?一类叫什么?豪杰,是吧?豪杰就是外在世功很强啊,像唐宗宋祖,秦皇汉武,这个都是豪杰啊,他打天下可以一下就打下来,这是一般人比不了的。但是豪杰和圣贤有什么区别,你们去观察,豪杰的特点:他能征服世界,圣贤的特点:他能征服自己,彻底征服自己,然后征服世界。豪杰只要把你打败就叫豪杰,是哇,我拳头硬,我就是豪杰。像项羽,西楚霸王,那个是豪杰,但是一旦失败了,他就只有自杀。那圣贤,圣贤失败了,外在再怎么失败,他内心永远不失败,这是圣贤。你有没有发现这特点?那圣贤之外、豪杰之外,就是世间的这些我们觉得功成名就的,像钱挣得比较顺呐,是哇,这是一类人,商人,比尔盖茨,很有钱。
     
     还有一类什么?啊?当官儿的,是吧?当官儿的。要么从政,要么经商,要么教书。我们从职业来看就这么几种选择,是吧?古代叫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干活的,农,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这是一类,对哇?然后做工的,然后经商的,最后是读书人,士。那中国古代是士农工商,是所有阶层中间,读书人排第一位的。但现在是谁排第一位?商人。现在甚至读书人,第一个他是为商人服务的,要么为政治服务,要么为商人服务,是哇?就他们说中国古代那个士,在现在已经没有。真正有骨气的读书人,就是走圣贤这条路的读书人,现在几乎看不到了。因为整个教育体制摧毁了,四书五经的教育已经摧毁了,就是圣贤的这种基础教育、人格教育、成人的教育,已经完全摧毁了。那摧毁的结果就是什么呢?我们看不到真正生命好的标准,看不到生命好的标准,那就只有眼前这个,比较差的标准选一下,那选来选去你也选不到好标准,你有没有发现?你是让他经商吗?好像也不行,商人很狡诈,是吧?因为商人就想要挣钱嘛,他为了挣钱他就会想很多方法,他就不太注意道德不道德,或者说对人怎么样。当然也有好的,商人中也有好的,儒商,我们说,是吧?他是有道德感的这个商人。但是这种人很少,一般经商他进那个行业,他是会以利益为主要驱动,他不会以其他为主要驱动目标。政治家,他的驱动又是另一个。好,他以他政治上的抱负作为一个主要驱动。那圣贤他的驱动的特点,他就是千秋万代的这些百姓的幸福。


4227

                   所以,我是觉得就是说,我们从,刚刚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就是说,你希望你的小孩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这个角度我们来观察,就是说,传统的这种读经教育,它对我们,乃至于我们小孩的生命的重要性。对于小孩来说,它是一种启蒙教育,因为现在只要他读就好。那对于我们来说呢,我觉得是一种补课。就是,你生命,你再说四十岁五十岁,你再补这个课都来得及,因为它本来就是我们生命最需要的一种养料。好,就是说,你从论语中间,从大学中庸中间,你可以学到,我刚刚讲的,你要得到这些快乐很多基本的要素,中间都会讲。好比说,处理自己的情绪。我就举几个例子吧。孔老夫子最称赞的学生谁呀?颜回。那称赞他什么特点呢?是说他书读得多吗?一天背八千字吗?什么特点?颜回什么特点?对,就六个字。那我们看了都看不懂这个答案。他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这更不得了啦。孔子三千弟子哦,成名者七十有二,对哇?包括像子贡这种,出使一趟就整个世界国际局势,十年的国际局势就是,在他玩弄之下就好像就翻过来了。就这么高明的人。但是他这个都不是真的好学,真的好学就那一个。好学特点有什么?不迁怒。我们先不说不二过。就不迁怒,你观察一下自己还有周围的人,有几个不迁怒的?就不抱怨、不迁怒,遇到事情就从来不怪别人的。好像我们刚好反过来是吧?遇到事情一定是不怪自己的,呵呵,一定要想办法怪一个人。怪天、怪地,呵呵,反正无语怨东风,都得怨出去,把这怨气发出去。所以,这不迁怒就有一个特点,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有没有发现,完全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所以他快乐啊,所以颜回快乐。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特点?你不要觉得圣贤苦呀!那个学得很苦的,那不是真学,肯定学得有问题。圣贤一定是快乐的,不快乐不叫真正的圣贤,明白吧,你看颜回有没有说他整天皱着眉头啊?没有呀!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 最后他就是乐啊。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看他有一点点不快乐的迹象吗?为什么我们不学这种


法师:      学问呢?很奇怪啊。就是告诉你生命怎么快乐的学问啊。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特点,圣贤是最快乐的。原来我就不愿意学圣贤,觉得圣贤很苦啊,好像很多道德标准自己要去扛着,扛来扛去,好像就是为别人牺牲了,我就不愿意啊。我说要随我所欲啊,对吧,比较随性,比较好,对吧。随性,自由自在的,自由人格比较好。后来发现,你也自由不到哪去啊。哪怕就是你来西方了,你也不是很自由,你有没有发现?因为你内心不自由。内心不能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你就没法自由。但是,圣贤的特点,他会认清楚哪些情绪是好的,要去发展的;哪些情绪是不好的,要去控制的。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特点?你读论语要从这个角度读。你不要一想了,圣贤很快乐,那是你.....孔老夫子一定喊冤了.... 所以佛经上也讲,离经一字,永为魔说,佛菩萨都会喊冤了,你没有读懂他的心了,明白吧。就是我们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会觉得他苦,实际上他不苦。他倒是觉得我们苦...明白吧....忧和苦,那不一样啊。忧中间他有种深层的责任感,他才会去忧啊。在忧的过程中,他还是很快乐啊。忧国忧民就苦吗?孔老夫子忧啊...


4728

                    来,我讲最简单的,一个母亲,就拿了个苹果,现在小孩也想吃苹果,那她把这个苹果递给小孩,你觉得这母亲苦吗?对啊,先孩子之忧而忧,后孩子之乐而乐啊。那我问你,你看她苦吗?她苦吗?她看到孩子嚼得津津有味,她就觉得很满足了,那是一种更高级的快乐,你有没有发现?虽然你觉得,这苹果,你有了,我没有,我就苦,所以你安立这个宗,你就会苦。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特点?所以我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读不懂圣贤的心。他真的苦吗?人都有离苦得乐的本能,他一定是,那样做对他生命觉得更快乐,他才会那么做的,明白吧。我们因为选错了,站错队了,知道吧。所以我觉得我们对圣贤有很大的误解,这种误解不扫荡,你教小孩读经,你会有很大局限性,读到一定程度,你就害怕他,中毒了...会不会中圣贤的毒,将来不快乐,实际上,你真正体会圣贤,你会觉得只有圣贤才快乐,只有圣贤才快乐。不做圣贤,做凡夫,很苦。


4855

                    所以,中国古人分人就那几等嘛,对吧。普通人叫庶人,庶就很众多嘛,就是普通老百姓,我们都叫庶人,知道吧。庶人再上一点就是士,士就是读书人,读什么书呢?一定是读圣贤书啊,对吧。那士他是读圣贤书的,往上读,再走一步,是什么呢?他有一定的积淀了,他是君子,他就成为君子了。君子就很快乐了。你有没有发现,孔老夫子一般承许人都是承许成君子,往上承许的就很少了。再往上就是贤人,贤哉回也,某某贤....都是贤人,就比君子还要再高一层,再往上是圣人。那圣人,孔子说,我都不算。那后世的人看,孔子已经达到圣人的地步了。再往上还有一个叫至圣,就中庸里讲的,为天下至圣,什么什么....就圣人往上还有一个至圣,那么佛陀可能就在这一位置喽。那庶人往下还有没有呢?我问你。庶人往下就是小人,所以君子小人都是对比着出现的,是吧。你希望你小孩成为小人吗?还是希望他成为君子,我们先不要说圣贤了。而且是小人快乐呢?还是君子快乐呢?你去观察。是吧。小人再往下还有没有?还有,就不能算人了。就我们叫衣冠禽兽,就是畜生,就是他有个人的样子,但是他没有人的标准了。那杀盗淫妄的就这样有些人到最后就是这样,他没有廉耻了。那你不读圣贤书,将来就可能到那个地步啊。没有廉耻,基本的道德标准,完全不要了。他就不是人了,从佛法上来讲,他下辈子...一定是到三恶道了...不可能再做人。人有人的标准,不符合人的标准,他不能当人。因为这是业决定的,他那个业感,他就是这样。所以中国古人,他分人分得很清楚的。他不是故意要把人分三六九等,是...他告诉我们就是说,每个人都有生命最完美的那一面,都有佛性,都有明德。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对吧。人都有光明的本性,要把那个恢复出来。你这个光明本性恢复一分呢,你生命的快乐指数就高一分,明白吧。所以,永远不要觉得圣贤很快乐,而是越往下,等级往下的,实际越苦。


5205

               好,但有时候,我们会把物质的享受当作快乐的一个主要标准,那个时候你就会觉得圣贤很苦。为什么觉得圣贤很苦?因为圣贤好像要牺牲很多物质上的享受,有没有发现?但实际上,你物质的享受能降到最低的话,代表什么,你心灵的提升程度有可能最高。我就后来就发现,佛最称赞的弟子是谁,知道吧?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就是接佛位的人呐。就佛陀走了,整个教法,就迦叶尊者扛起来。迦叶尊者示现什么特点?头陀,头陀的特点就是说,物质水平降到最低。就是三衣,一辈子三件衣服,不会再多一件。我们是三十件都不够了,是吧。三衣,但三衣然后吃饭呢,吃饭吃一顿,日中一食。就他的衣,他的食,他的住呢?我们觉得这一辈子没买一栋房,我觉得这一辈子就不像个人样,是吧?他住,他住,就在树下打个坐,就在外面坐一晚上就好了,不需要房子。衣食住,我们说还有个行,他也不用车的,就两条腿走。走到哪,就弘法弘到哪,把他的快乐带到哪。然后,还有一个医药,头陀吃药,他们说叫吃腐烂药,就是别人不要的药,他捡回去,吃好就好,吃不好就算了,他也不要刻意的吃什么特别好的药。所以,衣物饮食卧具汤药,事事供养,他都要求是最低的,只要能活着,能修行就好,他的心灵反而提升到最高的程度。那刚好对应的孔老夫子的弟子颜回,颜回也是这种特点。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你有没有发现,这种接圣人心法的人,他有一个特点,就是说,他的物质上的享受都可以降到最低,然后他心灵提升,有机会达到最高。但不是说,物质享受降到最低,那种被迫的,不算哈。非洲难民,那不算,物质享受也很低,那他也没有成为圣贤,那得有人教啊。成为圣贤,他得有人教啊,是不是啊。所以我就是说,你看中国古人,他看人的这个标准,啊,他看人的这个标准。


5452

               那在佛法中,他这个标准也是非常清楚的。出世间的标准,四果罗汉,包括罗汉圆觉,就是声闻缘觉菩萨,这种圣人,到佛,叫四乘都是圣人。内在的我们是凡夫,凡夫包括天界的也是凡夫,很享受的,包括我们人间的,包括三恶道的,全都是凡夫,就是没出轮回的,就被烦恼所系负的都叫凡夫,所以,你就不可能得到最究竟的快乐。哎,会有一点,人的特点就是苦乐参半,刚好在这个序列中间在中间,苦乐参半,苦乐参半他有一个好处就是,人有苦的逼迫,会想修行,然后还有一点点快乐呢,就...你如果是一个畜生,一个动物,它成天在惊慌失措,生怕被别的猎物在追杀,你可不可能修行啊,不可能。然后它脑筋不够,也不可能修行,所以只有人。天界,太享受了,也不可能修行,也不可能想这些问题,就是人,刚好。第一个人的特点:苦乐参半,我告诉你了;第二个他能修行,因为他有思维能力,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个思维能力。那么这个思维能力,么开发出来呢?一定要跟有智慧的人学习,所以要跟随善知识学习。那这善知识有古代的,有现代的。古代现代的,就是说,真正的特点,他们所体会到的境界应该都是相符顺的。所以过去人讲,东方有圣人将出焉,西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离苦得乐的道理都是一个方向走。那他呈现的面貌可能不一样,因为众生的根性会呈现各种面貌。但是圣贤会有一个总的特征,你去观察,他跟世间的豪杰不一样的,跟凡夫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就是说,你要去想,为什么是让小孩读经?那为什么我们这些人要去补这一课?最根本的,最根本的理由是,我们生命很多的痛苦还没有净除,很多痛苦的因还没有净除。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学习怎么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可以吧。那大家有什么问题?先讲到这里。针对这个主题,大家有什么问题?


5820

听众6 法师您好!今天我们在家长成长班的时候,我觉得蛮感动的就是,大家都讨论到和父母关系的问题嘛,然后,就是大家都特别分享了一些父母的故事啊什么的,后来,就真的蛮感动的。我想请问法师一个问题,就是说,怎么才能够令父母能够福寿延年这样子,就是我知道当然最终的答案可能会在佛法当中,就是为父母多做善行或者是怎样。弟子最近也有诵《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在诵经的时候,其实我有一个感觉,就是真的佛说,就他对他弟子宣说父母的十种恩德,然后弟子就举身投地,毛孔出血这样。我当时体会就会觉得说,当然佛语肯定会非常真实的嘛,不会打诳语,但是对于自己来讲,虽然看到那十种恩德,但是好像那种感受就不会升起来,那么得,不是不恭敬吧,那种词,真的蛮夸张那种感觉,就是会....所以我就会觉得说有点惭愧,反省自己就会觉得说,思维或者念父母恩的力道还不够这样子,所以,也蛮想请问法师,在这一方面要怎样去提升,然后怎么能对父母的恩德能够更深刻地去体验,还有就是说,怎么能使父母能够福慧增长这样?好,以上。


法师:      怎么体会父母的恩德。你有学广论吗?广论后面有讲嘛,知母念恩那一块有讲。虽然很简短,但是你可以沿着那个方向去思维。至于《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好像,我记得好像说是一部伪经。就是什么推干就湿恩啊, 那十种恩是吧?好像说那是一部伪经,当然它内容是很好的,但是应该不是佛说的经,内容是念父母恩的。所以,不是说不能看,但是,你知道它不是佛说的经。


听众6  真的呀?它后来还有就是说,能够让父母.....就是报恩的咒语,那个也不是真的吗?


法师:      它是不是一上来说,佛陀带着弟子看见一堆白骨啊,白的黑的....好像说那是部伪经吧。那佛经中的孝经,一个是《地藏经》,这是没有问题的。还有像《盂兰盆经》,还有一个什么经啊,我一下忘了,《佛说大方便报恩经》,那里面都有讲,包括《金光明经》,都有讲到父母的恩德。当然,你那个,我就是说你可以看,可以从那个角度思维,因为它也都是念父母的角度提供了很多,也没问题,但是不是佛说的,清楚吧。你去查一下,印光大师讲,好像是讲那一部是伪经,印光大师专门有提到这一部分。然后,广论也有讲,是吧。这样,大概是这样。那至于,如何让父母福寿绵延....就是我们刚刚讲的嘛,福跟寿是一种快乐,对吧,那福


法师:      跟寿,这个快乐的因在哪里?一般来说,福就是寿,寿就是福了,这人高寿一般就代表福报大,知道吧。像最近老布什去世了,94岁,我看这个人真高寿啊,这代表一种福啊。我们现在属于人寿不满百,这基本上属于福报很差的。据说...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出世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八万四千岁,那个时候人的福报是非常大的,就大家普遍的十善业都行持得非常好。所以我就是说寿就是福,那长寿的因是什么?长寿的因就是要戒杀放生,戒杀和放生,最下限是不要乱杀,再进一步就是主动去救护其他的生命,这是能感得长寿的因。因为佛经中有很多这样的公案,就是说....好比有个沙弥,他的师傅一看这个沙弥只有七天的寿命,怕他死在庙里,这个责任担不起啊,就说你回去看你父母吧。他就回去了,回去过了一个星期又回来了,他一看,咦,这个死相已经没了。他说,你做了什么好事啊?就是说....他说,我也没做啥。他说你再想一想。他说,我就是回去路上,有一窝蚂蚁,好像要被大水冲了,他就把它给救了。他说这样,救护那一窝蚂蚁,他整个的寿命就延长了。所以基本上延寿的,最基本的就是要放生,救护其他的生命。因为你杀生的果报就两种,杀生的果报,第一个是短命,第二个是多病。那反过来,你护生的果报就是你会长命,不容易得病。


10451

                    好,像我们寺院一个老和尚就是,非常喜欢放生,然后他身体非常好。六十多岁了,像我跟者他后面走,都走不过他。他就特别喜欢放生,很明显,就现法的时候就很明显,当然其它的也可以了,像所以一般佛法来看,给父母祝寿都不要大吃大喝,知道吧。像有的人一给父母祝寿,或者给小孩祝寿就要让,请大家上餐馆,然后什么生猛海鲜一顿乱杀,那都是折寿的。尤其吃生的,活的,杀的,都是折寿的,知道吧。所以尽量就是说,哪怕你吃三净肉也比去杀那些活的好。最下限是三净肉,就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杀。这个就是对治它,小孩也好,老人也好,你要祝寿,要请客吃饭都不要杀生。委屈婉转的就尽量不要杀生,然后可以放生,也可以供斋,供僧,或者说做各种功德,给父母回向都可以。哪怕在世或者不在世都可以做功德,就多做功德,但是最直接的就是护生。那如果父母能够相信这个因果的道理,自己主动去做,那功德更大。那其他人给他做,那可能七分之一,他得到一分,七分得一分,好像佛经是这样讲的,对吧,你去世的人,你给他做功德,七分中他得到一分,六分是做功德的人本人得的。所以如果是他自己本人了解这个道理,知道怎么样福寿绵延,那更好。那福呢?福我们说我有钱对吧?那佛法讲,你基本上你钱是怎么来的,我告诉你,钱不是挣来的,钱是宿生修布施供养来的。就是这个人有布施的等流,他一般钱就比较多。像我就观察我有的亲戚,非常节俭,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分用,但还是一辈子穷啊。因为观察他,他节俭,我们好像想勤俭持家,好像一简朴,但简朴有一个,它是惜福,但不是福的来的一个主要来源。他是你有的福不要随便浪费,知道吧。但是来的福的特点是什么呢?他很乐善好施。我看我有的亲戚就是这样,那钱左手进右手就出去,但他好像总....永远有钱,就这种,因为他很喜欢帮人。所以福的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布施,喜欢供养,他的福就大。所以可以慢慢给父母,让他学会种福田。好比到了那个什么时候,诶,让他到这里,你就塞给父母一个红包,说供养三宝很好,帮他培养这种布施的习惯。或者看见街上,看见穷人,也稍微布施一点,随力随份的,养成这个布施的等流。这就是福的一个来源。好,这是福跟寿。包括你们希望漂亮,是吧,现在人都喜欢漂亮或者希望庄严。漂亮庄严


法师:      的因是什么?这个庄严又分外在的庄严跟内在的庄严。外在庄严就是你供花,你喜欢供佛供花,供花之后你下辈子就长得特别漂亮;或者喜欢打扫,把这个佛堂打扫的特别干净,这就是庄严的一个因,长得很庄严的一个因。然后呢,你要说这个人就是性格特别好,那是修忍辱来的。我们说这人脾气好,脾气好的特点他是修忍辱来的。遇到事情他能够忍住,就是我们讲控制不良情绪,他控制得到。你看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再漂亮的脸,面部狰狞,那也不好看,是吧,那就是丑陋的因,就嗔心就是丑陋的一个直接的因。所以有外在的丑陋跟内在的丑陋。内在最根本的你修忍辱来的,外在的你供花,布施现金衣物,打扫佛堂这些都是。所以佛法中,他会很....我就发现,佛法,不是说一学佛法就好像要一定就是说是舍弃现世的快乐,没有啊,你现世中怎么样得到真实的快乐,佛法中都有教,一步步都教,明白吧。好,还有吗?好。


听众6  谢谢法师。


11002

听众7  讲解任何一个立的宗的时候,你对原因的全面分析和了解。今天早上的或者说现在的开示,我都觉得就是很希求,很希望,就是说,能够....像您这样很敏捷的思维,思维的这个力度和方法,我就在想啊,如果能够,您能再开示一下,或指导一下,教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或对境中,我们就可以真的就是能够效学这种方法。我反正就是印象特别深,特别希求能够我在分析学习这个佛法的时候就是像您这样子,哇,我就是我今天听了以后,就觉得那些,比如今天本讲次我都差不多学了四五天了吧,那个理路我就,您一讲我就觉得浮现清晰,就是从书上浮现出来的那种感觉。我就说,为什么我们在思维的时候就是找不到,我觉得应该就是一个方法的问题。因为我们看的就是同一个内容,但是您一点拨,我也就觉得,诶,这些东西就是明明白白在那的,但是我在思维的时候我怎么就没那么清晰呢?就想,就想请教一下啊,谢谢。


法师:      就是养成思维的习惯吧,这思维是一种习惯。那么我们平时有时候不想去思维,就是说,等着别人灌,等着别人喂,你有没有发现,思维有一种惰性,因为想东西想不清楚,有点痛苦,是吧?你要能忍受这个痛苦。要能忍受这个痛苦,忍受这个阶段。然后任何东西呢,你只要思维过,好比老师讲全广是吧,她就讲,你不要直接听我讲的,你要怎么,你自己先把师傅讲的那一段先听,听完了先思维一下,然后再来听我的。所以我们在僧团里我们就是,老师一周两讲啊,我们好比三天一讲,第一天我们就设计,就是说,今天就只研讨师傅讲的,不听老师讲的,第二天再来听老师讲的,第三天再做一个更宏观的,好比几讲串起来一起来思考这样一个练习。就是说,你要学会,实际上我告诉你,你要想聪明的话,你现在学广论的嘛,对吧?广论是文殊的教法,文殊代表诸佛的智慧。所以你以后想不聪明也不可能,明白吧。


11245

                   但现在就是说,你要掌握学广论的诀窍。广论很强调思维,那思维刚开始我们东想西想不知道怎么想,所以那就怎么样?你跟人学。跟人学呢,当然有人教你最好,但是没人教你会不会学呢,像这种就是老师教的这个方法就很重要,就是说


法师:   你去想了之后,再去对比老师的所学,你就会学到很多东西。那每一次做这个练习每一次做这个练习,日积月累,时间久了你的那种领受那种吸纳的能力就很强。就像小孩子,他可能就学个教科书就可以了,那你都大学生了,他一天就可能,读几本书都可能。他那种吸收能力就会变得很强。所以我,你说我怎么训练的?我学广论二十年了,我99年就学广论了。那99年以前我是读哲学出身的,我喜欢去想问题。就是养成那种,不要说想当然就应该是这样。就为什么要读经?我们不想,别人说读经好,那就读读吧。好,读一读,发现有问题,那就别读了吧。好像我们的思维好像是可以随便跳的是吧,你想明白了,你看师傅老师一个问题想明白了,他就一直往这个方向走,他不会乱变的。所以我们如果不这样的话,你,我们不是想离苦得乐嘛,那你就练习把一个问题想清楚,那样就自他都受益,你也受益,你小孩也受益,然后接触你的人都受益,这多好。所以你这个是很好,我觉得是很好的一个愿望,然后,你就是说,你用老师...你好好去研究下老师讲的那个如何研讨广论,她教了很多学习的方法,那个都是最高明的学习的方法。我们今天就只研讨前面两小段是吧?后面还有很多,很多角度,那个世间的...我过去读书也会看一些什么如何学习,学习方法的那种书,跟那个根本没法比,那都是小儿科。老师讲的如何研讨广论,那个结合心绪的高度,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如何研讨广论啊?他们就有啊,中心就有啊,所以你学下去...那个文字档网络上已经公开了,如何研讨广论,在南无大悲观世音那个微信上,回头你们找陈永盛他们,加一个链接就好了。文字档可以看到,音档看看他们是开放到什么程度,你要学到什么程度才开放我就不知道了。对啊,多希求啊,看那个,我是11年学的那个如何研讨广论的,我那之前我都学了12年广论了。那学了12年,我还,到底怎么研讨广论,我们总是吵个不停。你们现在肯定也这样,到底是咋研讨,到底啥子是师傅意思吵半天,是吧?我都吵了十多年了,还是搞不清楚。到11年学到那个,学到那个也一下子没搞明白,后来再过这几年,后来我又学到那个,最近几年僧团开五大论,我们比较笨,就是学中文五大论嘛。中文五大论,诶,学一学,我发现,诶,你怎么找那个立宗?别人讲一段话,你怎么找那个立宗?然后那个宗他怎么成立的这个因?然后他一层一层一层,他那个成立的因,怎么成立他这个宗的。后来就发现跟我们从小学那个数学推理是一样的。数学学一个,你有一个那个数学证明题,你有一层掉链子了,你是不是那个证明题就证明不出来了?对啊,训练这种很缜密的思维,原来我们都很大而化之研讨广论。这一段师傅讲的啥意思,就是你不要观过就好了。到底一对境,结果发现自己还是观过,就发现自己很多细密的理路,那个支撑的因是没搞清楚的,明白吧。所以你要就是对师傅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他到底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你要去反复地琢磨。就不要听一遍听两遍我都听过了,听过了跟没听差不多,我们有时候会发现,明白吧。所以你这时候就要好好琢磨到底师傅老师立的最根本的宗是什么?他是怎么从各个角度成立这个宗的?最后你就养成这种思维习惯,这实际上在藏地就是辩论的习惯。就是你这个宗,好比你刚刚提出一个宗,你占不占得住脚,我就看你,我就开始反难你,就发现你站不住脚。然后你说人是要快乐的,对,怎么快乐你就搞不清楚了,稍微套几个问题下去,你就发现你思维就没有深下去,知道吧,深下去就不一样。这个是可以训练的,好吧,你从现在训练就,就很好。


听众8  先回应一下,中心这里有上师教诫,还有很多法师的开示,同学们就可以过来这里听就可以了。


11805

听众9  法师你好,那个,我想,那个,就是想问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啊,就是说你看网上经常看到很多家长陪小孩读书就是陪到上医院那种。就是说,现在教小孩就是经常会很急躁嘛,您刚才也说,管理自己的情绪是快乐的源泉,有没有什么样的心法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跟脾气,特别是在管小孩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一些比较好的一些心法。


法师:      心法?


听众9  怎么去调整自己的一些方法吧。


法师:      你有学广论吗?


听众9  没有。

11842

法师:   那你就来学广论吧。因为确实是这样,我原来也不会管理我的情绪,我慢慢会就是因为我99年开始学到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关键他是有高僧给你讲,一句一句跟你讲,然后这个理路它怎么结合我们自己的内心,怎么看到自己内心的情绪,哪些是有问题的,哪些是没问题的,你不经过严密的观察,是搞不清楚我们哪些情绪怎么发,怎么升起来的。像广论讲的很清楚,烦恼升起六因,有六个原因我们会升起不良情绪。像最简单的,他讲第一个,我们有烦恼的种子,就叫烦恼的随眠,它是睡在我们内心的,就是随眠,随时随地睡在那儿,那什么时候醒来呢?一对境就醒来了。好比说,你今天你心情很好吧,突然有一个你的仇家出现了,你三天前才跟他吵完,你一看见他脸马上就沉下来了。这就是什么?你内心有随眠,然后对到就说是顺生烦恼境界现起来了,自然你就不快乐了。那它还有一个什么?非理作意,你一看见他,看见他在那跟别人说,你看,是不是又开始说我坏话了,你就开始非理作意了...就是我们平时这些乱转的时候,你是不会去观察的。现在学了佛之后,就学会用这些道理去观察了,诶,我现在情绪是不是这样升起来的。如果是这样升起来的话,那就好了,我就有办法去遮止它,从最基本的我不要非理作意开始,他在跟别人说话,可能正在说我好话呢,你怎么不这样想,非要说他在说我坏话,是吧。所以说这个,就是说能够让你彻底了解内心的,佛陀是最厉害的。当然如果你对宗教有一种本能的,自己好像,有一点害怕,你就学儒家啊,儒家孔老夫子对内心也认识的非常清楚,儒家总是不排斥嘛,是吧。然后教小孩读经,小孩是记忆力好,你是理解力好呀,就是小孩还需要你跟他讲呢,讲中间的各种故事各种道理。所以就是说,如果是学圣贤书的话,学的人跟教的人都不会痛苦。如果学世间的学问,那陪着的人就陪着进医院,这是有可能的。你要陪他读圣贤书,读四书五经,不会进医院的,我告诉你,一定会是身心越来越愉悦的,明白吧。真的,中国古人,我看那个父子之间那个就是,好比儿子从京城回家了,回家父子俩怎么娱乐啊?不是喝酒吃肉,就是大家从小背的诗,你念上句我念下句,你念上句我念下句。或者一起,诶,对对子,你对一个上联,我对一个下联。或者看一个景色,来,一人写一首诗。这中国古人他那个怡情养性的方法他就是用这些东西怡情养性,有没有发现?好,走,好不容易见一面,搓一顿,我们快乐就是这么来的,实际上就是很辛苦。是吧?
     
     所以我说,要慢慢学会用圣贤的方法调心,你就会快乐。看圣贤要看他圣贤的传记。就孔老夫子他一生怎么过来的,孔老夫子弟子,这个在史记中都有记载啊,你去看吧,孔子世家,孔门弟子列传。然后看的过程中,因为你现在有生命的阅历了,再去看味道会不一样,过去是看不懂,小孩是看不懂的。现在看是越看越有味道。那看看就要琢磨琢磨,诶,好比说,好比那个二程嘛,宋明理学五大家,二程,程颐、程颢当年去跟着周敦颐学习的时候,那周敦颐就给他们一个命题,就是说,要他们想一个问题,就说,到底孔子跟颜回乐在何处?他快乐,他为啥会那么快乐?就像他老是琢磨这个问题,那这个问题想透了,他就死心塌地,就是放弃一切就是要追寻这个圣贤之道,后来就成为一代大儒。他就是把这个问题想通了,他就成为一代大儒。就不要想很多问题,就想诶,圣贤到底快乐在哪里?我能不能学的会?你学会了你就会调整自己的心绪了,明白吧?所以跟你讲最基本的,自他都马上用的上的,就是学儒家,再深一点,你如果还不满足的话,对儒家的不满意的话,就学佛法。当然你们在西方,你也可以看看基督教。看你的兴趣爱好了,有些人他就是确实对基督教感兴趣,但我看基督教那些也就是调心方便嘛,他将我们很多,人的丑恶的那一面嘛,对吧?然后告诉你怎么去对治,什么保罗全书,这个全书那个全书,我前一段还在看,我看看,也都是调心方法嘛,圣贤的特点我说有共性的,你可以找那个,按这个共性,你去慢慢调试自己。好。


12400

听众10:法师好,弟子问一个现实我们在读经班吧,就是家长跟自己也会有遇到的一个问题。也看过如愿法师的开示关爱教育等等,自己要先学好了然后影响小孩这个是肯定的,但是家长好像普遍与有一个心理就是说:哎呀一个是等自己学好了好像这小孩就长大了,还有一种就是小孩对读经它本身是不感兴趣的。来读经班好多也是因为父母要求我来读,是这种心理回去的话,在家里带小孩读经好像也没有特别快乐,好像也没有几个家长反映说是一个特别愉悦的过程。那好像还是拉拔的比较多,我们多伦多读经班遇到了一个现实,包括我自己带小孩也是一样的。就是说自己的成长去影响小孩,然后小孩本身他自己又在长大的过程中,还有小孩的兴趣这个问题,弟子到现在虽然好像说明白道理自己肯定要先学好,然后才可以影响小孩,影响你所护持的一个班级。但这个过程时间好像不等人,那么能不能请法师做这些方面的开示?谢谢。


法师:      第一个我觉得是态度,就是说我们僧团有句话,叫做执事以尽心为有功。就这事你尽心尽力做了你就不用后悔。到底做到什么程度,自己能力有限,那可能也就做到这个程度,知道吧?所以不用说用特别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是就是说要掌握一些善巧。善巧就是说你教小孩读经,你自己最主要的你要热爱这个东西。就是说教育最重要的是一种传递,像我今天要给你们传递的,除了我做的那些分析外,我要传递的,圣贤是很快乐,我希望传递这个给你们。然后你们呢?慢慢去朝这个方向去思维去观察,你将来会肯定住,肯定住之后,这个会影响你们的家庭和小孩。然后就是说,不是说你学到多好,你才能教小孩,就是说那个学习的方向你掌握住了,你就能教小孩。学习方向是什么?就是说一定要净化烦恼。就是说....儒家用的词是什么?就是说....他说君子呢,他就像射箭一样,君子之道像射箭,射箭什么特点呢?你这箭,一箭射出去没射中靶心,你怪谁?你说那靶子放歪了?有没有这么怪的? 你也可以这么怪,但只能被别人嘲笑而已是吧。


法师:      所以箭射歪了一定是自己箭术有问题,所以他会回过来反省自己的问题,所以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用功的方向,就是你面对任何境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好比说,就刚刚这个境界,小孩好像不很喜欢,不喜欢读经,那这时候怎么反求诸己?那你就反映就是我不喜欢读经,我对读经理解就有问题,所以我没办法影响我的小孩,你信不信?同样读经班的小孩,同样读经班的家长,有的家长他很有兴趣,那个小孩一定受他影响,这叫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知道吧?他现在是个小人,不是品行上的小人,他年纪就是个小人,你是能影响他的,所以你的热情会影响他,你的那种轻漫也可以影响他。所以最主要就要你对经典的尊重和热爱,自己要常常去增长这一部分。

12820

                   好比你们在听讲座,今天讲,来听跟不来听,有没有发现对传统文化感觉会不一样?那这就很好啊,然后回去你再,我就讲你从贤圣是很快乐这个角度去读四书,你会越读越快乐。就读得快乐也有很多,不会天上掉馅饼那么掉下来,快乐是有原因的。圣贤是掌握了什么诀窍他才快乐,是吧?会不会他讲到,怎么样,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快乐有个特点是好学,好学什么特点呢?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是他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物质享受上,吃喝玩乐上,他放在什么?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是什么?不只是做事哦,古人讲就是侍父,侍母,侍君,对吧,侍兄,就尘世所有这五伦关系之中他去努力的为人谋,这就是事。敏于事,这方面要很努力很敏捷。然后慎于言,不要乱说,不要夸夸其谈,不要什么巧言令色,这叫慎于言。然后呢,这是实践的部分,然后怎么样啊?就有道而正焉,那你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有不足的,那去跟着有经验的人,我们说,老师也好,或者过来人也好,或者比我在这些方面走的比较深一点的学长也好,跟他们学。就有道而正焉,矫正自己的知见,矫正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好学。他只要好学,他这个方法学下去,他一定会离苦得乐程度越来越高。


13016

                  所以刚刚我讲的几个:第一个尽心就好,是吧,态度上尽心就好。第二个善巧上,要怎么样,对啊,你要传递信仰,然后呢,对掌握学习的方向,就是面对任何一个境界都有我要学的功课,就这件事就是我要学习的功课。你要找到在这个境界上我要提升的点在哪里。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有哪些要改善的?就好了。然后你在这过程中一定会越来越快乐,然后这个自然会带给小孩,这种思维方式会带给小孩,他就会走向不怨天尤人的路。要不然我们习惯,要是我们父母喜欢抱怨,带出来小孩一定喜欢抱怨;父母喜欢骂人,小孩不骂人那才怪呐,是不是啊?父母不抱怨,那小孩就不愿意抱怨,明白吧?所以教育是一种传递,对于小孩来说他只要好好的愿意去读诵,然后大人慢慢陪着他,他慢慢...总比你放羊好,总比你放着他现在去看电视,去打游戏,去上网,去看乱七八糟的东西,总比那个好。哪怕他苦苦恼恼在这儿,苦苦恼恼也有功德啊,孔老夫子讲什么?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他将来还会成功的,现在就有点勉强而已。勉强你怎么引诱呢?就利而行之,就多跟他宣传好处,多把你这种快乐欢喜的感觉传递给他,这就是利,叫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是吧?师父解释这个欲不是给他世间的那种财、色、名、食、睡那些五欲,而是宣说胜利啊,这样对你好、这样对你好、这样对你好,这样的他真正十年二十年以后他就感激你这个母亲了,知道吧。要不然他将来恨你,恨你从小没把我教育好,一进一出那个差距太大了,是吧?


13225

听众11:法师好,弟子这里帮线上的刘栋师兄问一个问题说:看到亲人在苦乐起伏中走不出来,特别是长辈,自己的心也随之忧苦,心不能安,这个怎么办?


法师:      还是就对啊,就对这个境怎么反求诸己?怎么反求诸己?这就代表家不齐吗?家不齐代表什么?我修身没做好。我修身做好了一定会给亲人非常好的正面影响对吧。那修身没做好我现在补课嘛,我现在发愿,我好好走这条路。所以,佛菩萨示现都是这样,他在外像上会有时候会败到一败涂地。像佛陀,佛陀因地中很多时候看起来都是很悲壮的,是吧?有时候他就直接舍身肉了,那老虎在那儿,他就直接喂下去了。那我们说会觉得这好像不值当啊,那他舍身肉的时候他发了个大愿,怎么样?我现在呢,就以我身肉手足来供养你,但我发愿呢,我将来成佛一定要用正法甘露来饱足你。所以在你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候你可以发愿,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候你可以祈求。就可以向佛菩萨祈求,然后呢你发愿好好地跟随善知识学习,这就怎么样?广论上讲的就是说:诸现能修者即当修行,诸现未能实进止者,你要怎么样?遂于其因,集积资粮,净除罪障,广发正愿,这就是我们现在能做的。就在对这个境,我可不可以广发正愿?可以的。因为众生苦,所以我就怎么样?不忍圣教衰,我要把这个圣教扛起来。这个就是它就成了我们修行的一个利增上缘,明白吧?所以要善于把所有这些境界转成促进自己生命不断往上提升的境界就好了。我们这一生,乃至于无限生命会一再一再遇到我们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在解决不了问题的过程中,我有没有种下这个问题能够得到彻底解决的因?这是我现在可以做的。我一定要现在把那个正因种下去,净罪集资,然后广发正愿。可以吧。就连孔老夫子一生惶惶如丧家之犬,看起来他也很失败啊,但他内心从来没失败过,一定要学这个。对境的时候内心怎么样可以完全的不失败,这是圣贤非常希望教我们的,因为你希望秋天能收获甜蜜的果子一定是在春天什么都看不见的时候你种下了一个正确的因。我们现在一定要学这个,很多人这个不想学,老想得那个果,老羡慕别人家里的那个瓜长得特别好,那个羡慕到死也没有用。可以吧。好,最后一个问题吧,快两个小时了。


(1:35:44)

听众12:法师好,想跟法师求点善巧方便,我们也是就是不忍看到这个圣教,教育,所以我们在多伦多开了一个中英双语的学校,然后也教孩子们读经,也学习圣贤的书。那我们碰到的问题就是说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过来的,孩子在学校里非常开心,然后读经也读得朗朗上口,特别大声,就非常享受。但是家长可能就是说:哎呀,你看我家孩子两个月好像也没什么变化,然后他们就会生退缩之心,然后就会退出去。当然也有一些家长可能就是看到,我们碰到,就是说:啊!你们做的这个东西非常好!我们说那你们可以把孩子送过来,那个...我们考虑考虑,或者就是...没有了。弟子在这里没有说观过的心,只是说有没有一些善巧的方便,因为我们也为这些孩子们的教育着急,因为他们在公校里面学习确实那个大环境也是不行,我们想在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种下这个快乐的因,然后他学习的这个经典啊,这些知识在他长成了以后,可以长成一棵树,开花啊,这样子。所以,法师可不可以指点点善巧方便?感恩!


法师:     很好啊!第一个你们能办这个学校我觉得就很了不起,第二个这些学生能够说在你这读经读的很快乐,你已经成功一大半了。那接下来家长这一部分实际上要开的就是家长学校,就是跟家长一起来讨论。第一个,到底圣贤教育对我们生命的价值。第二个,怎么去看待这个小孩的成功?什么叫成功?还是说什么叫两个月之间没什么变化?我们给他送到一个外面的学校他可能两个月也没变化,我们怎么不着急把他收回来呢?是吧。其实他有很多见解的偏差,这个是你们需要认真的观察家长的需求,然后跟家长一起坐下来,可以做一些交流和讨论。明白吧?所以实际上有三个课堂,一个是孩子的课堂,一个是家长的课堂,还有一个什么?更重要的,老师的课堂。就是你这些老师怎么提升?因为你这个学校最主要资源是在你的老师。老师力量强了,慢慢慢慢他自然这个就起来了。                                


听众12:我们老师现在,我们第一年的时候每天共学,现在因为教课任务也挺重的,所以就是每周共学一次,每周共学论语。


法师: 可以啊,然后学佛的可以共学老师的全广啊。那个也都是很通俗易懂的,而且都短小精悍。


听众12:我们学校老师还是有很多都是安省注册的老师,也有外国人。所以就是学佛的比例比较少一点。


法师:     可以啊,我意思是你们分层嘛。那学佛的可以有一层,做一个小组。那整体的有一层,就是你这个作为学校中心的这个教育的话,反正你要去做,老师要去提升的,家长也要提升的,孩子也要提升的。所以现在就是说,第一个老师提升这块要抓住,知道吧,不能够缩水。再一个家长这一块稍微补一下,跟他做充分沟通,让家长理解你们怎么培养小孩的。然后还有一个呢,就是说是不是这孩子这两个月一点变化都没有。像我们在僧团里我们也带小孩嘛,那你如果说不是从观功念恩的角度,就是你不去总结他的成长的话,你会觉得两个月好像真的没变化,但你认真总结的话可能他两个月或者半个学期,他生命真的开始有一些变化。那这个可以你想办法表现给,让他们表演给家长看。好比说,你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就是说让这个家长会亲子之间会看到他们的进步。好比我们有个活动,给家长洗脚,你学了孝悌的观念,回家干嘛呢?给家长洗脚啊。冬则温,夏则凊。他会生活中开始考虑父母的感受,父母的需求,那父母就会慢慢看到孩子的变化。就让他怎么把善行在家庭中去落实,这个也是我们对学生教育的一个善巧。就是不要用理来说,就让孩子的行为就让他看到就这个孩子我把他送到这个学校来我没白送,让孩子懂事多了,孩子会帮我做家务了,孩子会怎么样了,是吧,这些善巧还是要学。因为像有一些这方面比较成功,像蔡礼旭他们的,你去看他那个演讲里面,他本身就是个小学老师,他这方面善巧就很厉害。这一个概念下去,马上就可以让家长去得到那个好处。反正这个教育是一个很伟大的事业,然后我觉得是很随喜你们。因为师父讲佛陀就是最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也是最伟大的教育家,所以教师是这个世间最美好的职业。希望你们能够长长久久做下去。


                   好,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好吧。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就家庭教育的问题,圣贤教育跟家庭教育的问题,希望以后有时间,还能有机会跟大家交流。